[中文] 涨薪潮下珠三角港台企业积极寻觅出路
来自台湾的许先生在广东东莞开了14年工厂,主要生产圣诞彩球、圣诞吊饰等,几乎所有产品都销往欧美等地。他坦言:“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深圳富士康加薪事件和佛山本田罢工事件后,感觉工人们的心态都变了。现在工人难招,要求的工资又高,我周围的企业缺工都很厉害。”他说。
珠三角因其庞大的制造能力而素有“世界工厂”之称,而港资、台资企业是最早进入珠三角,并带动当地制造业飞速发展的中坚力量。但金融危机之后,珠三角经营环境的变化使港台企业压力倍增。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最近针对在珠三角经营的222家会员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最令港资企业感到困扰的因素中,劳动力成本上升排在第一位。除此以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法规引致额外成本和风险,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风险等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了重重压力。
调查显示,有六成至八成的港资企业认为上述因素造成了“严重”甚至“非常严重”的影响。劳动力低廉曾是当地吸引外资的“法宝”,而此刻,超过九成的受访企业反映,他们存在缺工的困扰。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对提高工人待遇的要求也更为明确。今年5月,广东省开始实施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平均增幅超过21.1%。在工会的推动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也正在全省加紧推进。
“实际上,近几年陆陆续续有企业准备搬离珠三角,但是富士康事件加剧了这一进程。现在很多台资企业都在观望这件事情的后续影响,对企业的生存环境作出重新评估。”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程丰原说。
程丰原拥有自己的实业嘉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此前他并没有考虑过搬迁,但是最近他决定在安徽省巢湖市新建一个厂房,建成后把一部分生产线搬过去。
“那边的成本会降低很多。拿工资来讲,广州工厂工人的平均工资已经达到2500元到3000元,但在那边预计仅1500元左右。当然,我不会把所有产业都搬过去,因为珠三角有很齐全的产业配套和很便利的交通条件。”
来自香港的梁耀华经营的广州天创鞋业有限公司近几年规模飞速增长,但也面临招工难的压力。“今年春节以来新招了1200人,但也有998人离职。我们近期打算将员工工资提高18%左右,预计将来工资还会有大幅度增长。”梁耀华说。
面对挑战,越来越多的港台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加强市场拓展、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开发多种新产品是受调查港企最常见的应对策略。不少企业透过提升技术、改进工艺和运营流程、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外包部分生产工艺来提升竞争力。
除了主动进行创新、升级,通过多元化经营,努力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也成为珠三角港台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程丰原说,除了生产窗帘这一主业,他近年来花了很大精力向销售服务业拓展,成为台湾啤酒在广东、福建、海南、香港和澳门的总代理。
暨南大学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教授冯邦彦说,面对压力,企业无非几种结果,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搬迁,最后就是等待淘汰的命运。“富士康事件带来的加薪潮看似偶然,实则是珠三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结果,劳动力廉价、密集供应的时代正在慢慢结束。”他说。
事实上,近两年广东省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但不少港台企业仍然希望这些政策能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梁耀华说,我们虽是传统的制鞋企业,但也正在把研发、设计、生产、品牌运营等集中到一起,希望发展成总部经济,但是否享受相关政策扶持和优惠,却不得而知,“希望政府转型政策能更贴近企业,帮助企业渡过当下难关。”他说。
据新华社
huazi625@ajnews.co.kr
[아주경제 ajnews.co.kr] 무단전재 배포금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