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中国银行业普遍潜存坏账风险 / 中 은행권, 부실채권 리스크 만연
2010-07-12 15:26
(记者 崔美花) 为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拉动内需的刺激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全力配合提供贷款支持。然而在大规模放贷后,银行坏账上升的风险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市政工程,极可能引爆下一轮银行坏账危机,中国银行业正逐渐面临又一次考验。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新增贷款达9.59万亿元,接近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的2倍。而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4.63万亿元。
2008年以来,信贷财政化迹象十分明显,资金大量流向国有经济体和基础设施项目,贷款集中度风险十分突出;相当一部分信贷资金还间接地进入了股市、楼市,增加了资产价格泡沫,拉高了通胀风险。中国极为脆弱的银行体系负担庞大的坏帐,势将对中国的经济成长及改革造成伤害。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银行业曾因把贷款集中投向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而使银行业遭受重创。信贷粗放扩张留给中国银行业高达2-3万亿人民币坏账的烂摊子,中国政府不得不先后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为其补充资本金,并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各主要银行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并动用巨额外汇储备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注资。
按照普遍的经济规律,在信贷资产大规模上涨的2-3年后,银行的坏账将会急速上升。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2010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就表示,2009年中国银行业巨量信贷导致不良贷款生成的概率增大,而由此导致的新增不良贷款将会在2012年后集中出现,且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领域。报告还指出,房地产开发贷款以及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信贷风险最高;银行账面风险低估了实际风险,股份制银行比国有银行更为严重。
目前,尽管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为首的商业银行通过上市相对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经营取向也更加商业化,但政府的行政指令仍然起主导作用。在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应加快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引导贷款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并加快从高风险的“两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退出。
huazi625@ajnews.co.kr
< 亚洲经济(ajnews.co.kr)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