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姚刚:国际板筹备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 / 中 국제판 준비작업 진행 중
“今天我做这个发言,不能给大家带来任何的新闻——没有新闻,只能报告进度。”尽管传递了暂难给出国际板推出时间表的信息,但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还是在26日乐观表示,国际板筹备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国际板还面临很多细致工作
在出席“2010陆家嘴论坛”时,姚刚指出,开展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和债券试点工作,既是落实国务院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关精神,履行有关对外承诺的举措,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需要。国际板的推出,“对优化上市公司结构,丰富证券品种,提高市场广度和深度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境内居民优化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分享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进程中的成果,也有利于我国拓宽外汇使用的途径。”
针对社会各界就国际板筹备实践较长的疑问,姚刚解释说,国际板是一项全新工作,现有法律法规对这项工作没有覆盖。经过慎重研究,监管部门发现,国际板涉及很多重大的法律问题。
“比如,国际板上市公司都是在境外注册的公司,不受我国公司法的约束,或者不受这个法律的调整范围限制。根据公司法,境内上市公司要有监事会,但境外很多公司没有监事会,要完全按公司法要求,恐怕还有一些重大的法律障碍。”
“比如会计和审计的问题,在中国上市的招股说明书会计报表,是依据中国的会计准则制作,还是依据其他会计准则制作?依据不同制度形成的会计差异用什么方法表示?对于设立时间较长的境外公司的历史经营业绩追溯,是否具有可行性?”
“再比如投资者保护,如果境外公司出现极端情况导致中国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失,投资者如何维权?如果考虑司法救济,是在中国起诉还是到美国起诉?法律制度安排怎样设计?”
“还比如核查境外公司的情况,就要牵扯到跨境监管合作问题。”
再有,对于国际板试点发行公司应符合的条件,因系重大的投资者法律保护问题,也需要慎重做出决定。
另外,证监会、交易所还在着手拟定有关监管办法和配套规则。
尽管国际板的推出还需要很多细致工作,但姚刚亦表示,国际板筹备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外汇管理不存在较大障碍
国家外管局副局长李超明确表示,从外汇管理角度看,国家外管局对推出国际板是坚决支持的,而且外汇管理在推出国际板问题上不存在大的制度障碍。“希望国际板能够顺利推出,而且我们认为国际板的推出,无论是对我们国家资本市场下一步的发展,进一步的开放,还是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等等都是非常有利的。”
李超说,针对国际板可能涉及的一系列外汇管理问题,外管局开展了相关研究,其中包括前期费用的汇入问题,公司发行上市后人民币和外币之间的兑换问题,资金汇入汇出问题等,从初步研究情况看,制度障碍不大。
△开放性市场有利推动经济结构转变
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提出,建立开放性的金融市场体系是我们国家资本市场发展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步骤,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结构、中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转型。
他认为,建立开放性的市场体系,包括上市资源的开放,对投资人的开放,对中介机构的开放,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以及为对外开放建立特殊管道等项工作。其中,交易产品的开放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国务院关于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关精神中,具体提到国际板的原因。
张育军说,就战略而言,上交所的基本目标就是希望成为一家与中国国家经济实力、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相称的证券交易所。在主要服务中国经济发展,服务中国投资人,服务于中国资本市场各行业的基础上,上交所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步伐,其中,推出国际板是一个重要方向。此外,还包括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以及提高针对资产管理市场的服务水平。
对于沪港交易所的关系,张育军表示,上交所的存在与发展,强烈地推动了港交所发展壮大。 就此论断,瑞士银行投资银行亚洲区主席蔡洪平也认为,客观地看,上海国际板与香港市场并无任何大的竞争。在两地上市的公司和拟上市公司,往往本身没有到另一个市场上市的计划,即并未分流另一市场的资源。“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不会有竞争,反而是互相促进。”
△建议“择优录取”做好服务
就积极稳妥推出国际板的技术细节,经济学家胡祖六建议,国际板试点的上市资源不能“一窝蜂引进来”,而是应选择一些具有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身为各个地区或者各个产业领头羊的优质公司。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弥补、丰富市场投资机会的作用,特别是如能在此过程中引进一些全球优秀金融企业到上海上市,将肯定会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选择。
胡祖六还澄清说,认为国际板推出可能影响境内公司发行上市的担心并无必要,因为中国市场并不缺资金,优质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并不代表本土企业将丧失上市机会,毕竟市场对于优质公司的需求是很大的。同时,也要看到开放是双向的,既然政府和监管部门并没有限制本土企业到境外上市,所以对于境外企业境内上市也应动态看待。
“从准备情况看,从宏观环境看,推出国际板的条件已经非常成熟了,我希望国际板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推出。”胡祖六说。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信证券国际董事长德地立人认为,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国际板推出后,应该会出现同一股票在不同市场价格存在差异的情况。
为此,他建议国内券商一定要对国际板外资股做好研究准备工作,并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境外公司经营运作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像投资者提供咨询和说明。否则,将很可能出现因地域原因造成的外资股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及本土市场的情况,并进而降低境外公司到国际板挂牌的热情。
德地立人回顾说,在其早期从业经历中,曾为日本国际板介绍过一些美国大企业,日本国际板也曾繁荣。“1991年,最多的时候有131家海外的公司在东京交易所上市,但现在很少。主要的原因很简单,即随着日本经济衰退,日本投资者不愿意购买外国公司股票,很快这些股票就回流到了母国市场。在东京交易所的交易量就减少了。”从这个角度上说,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也是较好的安排,这样境外公司股票就不能回流。同时,本土券商在压力之下,会提高国际化水平,通晓境外市场的法律规则和运行规律,并会培养自己的国际化人才队伍,提高服务水平。
“国内的投资人需要国际板,海外的上市公司需要国际板,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提升需要国际板。希望能够早日看到国际板各方面的规则出台。”德地立人说。
据新华社
baeinsun@ajnews.co.kr
[아주경제 ajnews.co.kr] 무단전재 배포금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