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产辣椒5000公斤,一根豇豆1米长,一个茄子重3斤……航天新品种有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航天育种专家包文生说,目前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的18个航天蔬菜新品种已经推广到国内25个省区,累计推广面积96万亩,其产量较当地主栽品种提高了10%-30%,航天辣椒中的维生素C提高了30%-183%。
包文生是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这家科研机构经过10年的培育,已培育出18个航天果茄类新品种。
航天育种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记者在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的“产量表现”鉴定上看到,在2007-2008年的多点试验中,航天育种新品种平均增产在11%到38%。
据中国农业部门统计,中国航天农作物新品种已经累计推广240万公顷,增产粮食13亿公斤,创直接经济效益21亿元。
中国的航天育种始于1987年,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航天育种研究的国家之一。自1987年起,在国家“863”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技工作者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搭载植物种子、菌种和试管苗等,开展航天育种,经过多年地面种植筛选,截止今年5月初,已经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审)定的新品种达到60个,其中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占18个。
“航天育种是把地面种植的常规品种经过选择后,搭载于飞船或者返回式卫星送入太空。”包文生说,“经过重粒子、高度磁场、超真空等太空特殊环境的诱变处理,使自身基因产生变异,然后对有益变异的种子进行选育,经过4-8年的选育,培育出合格的航天农作物新品种,所以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据了解,目前,中国进行航天育种研究的有福建农科院、中国农科院、黑龙江农科院、江西农科院、甘肃航天育种中心等科研单位。
“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航天育种在进行品种培育的同时,还进行了太空诱变环境和机理的研究,所以不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包文生说,“航天育种是中国独有的育种方法之一,从已经推广的效果看,培育出的品种都是优良品种,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加快航天育种的产业化步伐。”
edit@ajnews.co.kr
[아주경제 ajnews.co.kr] 무단전재 배포금지